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全面勃兴,旅游带动战略已成为各级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大旅游推动大发展的格局已在我国初步形成。镇江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决策推进构建镇江“大旅游”,为了全力助推该项工作顺利实施,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课题调研组,广泛听取了各相关部门、主要景区、旅游饭店和旅行社代表等多方意见,考察学习了湖州、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有关经验,并组织部分常委和代表赴有关辖市(区)开展专项视察。结合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围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形成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 取得的成效
1.“大旅游”构建全面启动。今年年初,市委全委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了构建“大旅游”格局目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开展专题调研,研究谋划发展思路和主要举措。市旅游委编制完成了十三五旅游专项规划,制定出台了《镇江旅游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关于全面构建“畅游镇江”体系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各辖市区也纷纷出台促进旅游发展各项举措,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构建“大旅游”已经成为全市发展共识,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2.“大旅游”框架基本形成。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实践旅游体制改革,将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合并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增强旅游委的综合协调能力;组建成立文化旅游产业集团,负责旅游投融资和项目开发;成立三山南山管委会,负责四山景区统一管理;整合茅山景区资源,成立茅山景区管委会;建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涵盖旅游、公安、工商等20个部门的综合监管领导机构,建立旅游园林执法支队,加强旅游综合执法。通过一系列举措,我市政府引领、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大旅游”格局框架基本形成。
3.“大旅游”成效初步显现。在全面推进原有景区提档升级同时,打造推出了醋文化博物馆、米芾书法公园、千华古村、圌山温泉度假区等几十家新景区,加速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培育休闲、度假、娱乐和养生等旅游新业态,成功举办苏台灯会、长江音乐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推进旅游+融合发展,镇江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远程号召力有了较大提升,旅游产业呈现持续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我市旅游总收入达621亿元,同比增长12%,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7.27%。
二、 存在的问题
1.管理运营体制仍然不顺。新组建成立的旅游委仅仅是将旅游局和园林局原有职能和人员进行了简单合并,综合管理职能并未强化,工作经费也未增加,要牵头协调不同条口、不同领导分管的诸多同级单位和部门,工作难度很大,效率也不高。加上受历史遗留制约,各景区权属关系不一,旅游、宗教、文保多头管理长期存在,造成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源头动力不足,景区之间缺乏串联合作,各自为阵,弱小散经营,旅游群体效应不强。
2.规划引领统筹能力不足。我市现有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三五旅游专项规划是我市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但实际中并未真正发挥应有的规划引领作用,导致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旅游项目选择和实施中,缺乏统一部署和刚性约束,部分项目建设较为分散、重复,甚至与镇江旅游定位、周边环境不相适宜。部分景区至今没有专项规划或控制性详规,景区建设长期停留在简单的修修补补,没有有计划地进行有机更新和发展,周边道路、酒店、餐饮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也跟不上发展需要,客源逐步流失。
3、政策扶持引导力度不够。我市旅游资源丰富,但一直用不好,做不强,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三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对旅游产业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新兴的全域旅游谋划不深,思想不解放,固守景区门票经济的陈旧思想。二是投入不到位。市本级旅游专项资金每年仅1000万元(其中200万元为考核奖励资金),远远低于周边兄弟城市,难以满足旅游监管和营销需求。三是政策不到位。出台的《营销考核办法》奖励力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对本地旅行社地接没有政策优惠,不能有效调动旅游行业积极性。
三、 意见和建议
1.强化顶层设计,筑牢“大旅游”的根。市政府要把旅游业放在镇江第一支柱产业的高度来认识和谋划,充分把握镇江生态和文化优势,加强顶层设计,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制约镇江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要建立高位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通过领导直接挂帅推进重点项目、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等方式,统筹协调解决旅游重大难点问题,加快大旅游格局构建步伐。二是要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由旅游主要涉及部门负责人担任市旅游委兼职委员和领导班子成员制度,切实增强旅游委的综合协调能力。采取“固定宗教收益、景区集中管理”的模式,解决金山等主要景区长期多头管理问题。三是加强旅游发展考核。研究出台《镇江市构建大旅游、打造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和《镇江市旅游发展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把旅游发展纳入各级各部门单位“一把手”工程,由市旅游委牵头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补,提高各责任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完善旅游规划编制。统筹全市资源,坚持镇江特色,按照全域旅游新需求,编制完善镇江旅游发展近中长期规划,切实推进“多规合一”,避免旅游项目开发同质化、碎片化。
2.突出项目引领,强壮“大旅游”的身。构建“大旅游”,实现大发展,特色精品旅游项目是关键支撑。我们要依托镇江地域特色和文化积淀,坚持扬长避短、差异发展的原则,强化市场招商选商。一是做好做足山水文章。真山真水是镇江最大的优势,我们要依托山水和文化资源,认真研究金山、焦山、北固山、金山湖、西津渡大区域连片开发规划,全面提升该区域吃、住、行、娱、购、游综合承载力,打造成为镇江度假娱乐休闲体验核心区。二是做优做特新建景区。今年,我市魔幻海洋世界、奥悦冰雪世界、东山文化园等多个重点旅游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建议市政府及各建设主体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优化规划建设方案,做细做实前期准备工作,保持定力,精耕细作,确保干一个成一个。三是培育发展新兴业态。全域旅游是现代旅游的新趋势,也是镇江旅游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文化、农业、养生、禅修、亲子、体验等旅游新业态,提升乡村旅游档次,探索开展特色小镇培育试点。四是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和提升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通达的景区交通系统;整合景区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配套服务资源,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3.加强政策扶持,输好“大旅游”的血。旅游业是综合服务产业,与每一个部门、单位甚至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政府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穿针引线的核心作用。一是加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根据镇江旅游宣传营销实际需求,参照周边城市,提高旅游专项资金额度,统筹各辖市(区)政府联合开展宣传推介,确保专项经费高效利用。二是完善项目建设配套政策。尽快研究出台《镇江市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积极帮助各建设主体协调解决项目用地矛盾。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建设主体做强产业,有效解决旅游项目用地指标和资金筹集问题。三是引导项目市场化运作。研究制定镇江旅游发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和有丰富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的旅游集团公司的商谈合作,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四是调动旅游企业积极性。加强各景区之间以及景区和旅行社、酒店等旅游服务企业的合作,通过套票联票优惠和景点住宿优惠等方式联合促销,互推客源。加强对旅行社地接旅游的营销考核和奖励力度,调动旅游企业积极性。
4.注重营销推介,树好“大旅游”的形。客源市场开拓是“大旅游”格局构建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市场的开拓又与旅游软硬件实力息息相关。要做好旅游宣传,全面树立镇江旅游良好形象,还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按照“有地域特色、有开发创意,紧扣旅客需求,方便旅客携带”的原则,开发生产镇江旅游纪念商品,在各大景区配设统一销售网点进行规范销售和管理,既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又成为宣传镇江的特色名片。二是提升从业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开展“十佳导游”评选、加大奖励力度等多种有效形式,切实加强导游队伍建设,使其成为传播镇江文化、讲好镇江故事,振兴镇江旅游的主力军。三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集聚旅游管理人才,增强旅游市场监管能力,规范旅行社、餐饮、酒店、交通运输等各类旅游服务企业从业行为,净化旅游市场环境,树立镇江旅游良好口碑。四是开展多种模式营销推介。创新“互联网+旅游”营销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联合营销,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网络营销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加强本地和周边潜在市场挖掘,积极开拓新的国内外旅游市场,全面提升镇江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远程号召力。